『一司一省一高校系列投教活动』银华基金:“一司一省一高校”投资者教育活动走进西南财经大学

【编者按】为传播正确金融理财知识和健康理财观念,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金融文化氛围,引导行业深化投教工作,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投资者教育体系,协会发起“一司一省一高校”投资者教育活动,引导和组织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投教宣传工作。本次内容为活动成果汇编之一,欢迎行业机构积极加入。

 

为持续推动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响应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导并发起的“一司一省一高校”投资者教育活动,银华基金于2023年10月13日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举办了以“开启长期正确的投资之旅”为主题的讲座分享活动。

本次讲座共分为下午和晚上两场,每场2.5小时,近200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围绕投资行为偏差的认识和修正以及个人养老金现状及规划建议两个主题进行分享。在讲座的最后,讲师们通过一对一现场互动的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巩固对讲座内容的理解。

投资行为偏差的认识和修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中异象频发,传统金融理论在研究与解释这些异象的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充分交叉融合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逐渐成为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机构利用行为金融学,开展了一系列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并应用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实践中。

银华基金行为偏差研究讲师结合公募基金行业现状以及自身从业经验,为西南财经大学财富管理班的同学们讲解了生活与投资中常见的行为偏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偏差改变投资结果,提升个人的理财意识,建立科学的人生投资规划。

过程中,讲师在分享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进程及现状的同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着重向同学们介绍了常见的认知和行为偏差,以及对生活与投资的影响,主要包括:羊群效应、过度自信、框架效应、处置效应、代表性偏差等。最后,讲师还从个人、机构与监管三个主体出发,提出了可以推动改善投资行为偏差的系列举措。

幸福养老,从现在开始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发布后,个人养老金业务快速启动并得以推广。2023年是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的关键时期,银华基金个人养老业务讲师从理想中的退休生活作为引入,为在场学生们讲解了个人养老金相关知识、国内外现状政策以及个人养老金相关投资等。

过程中,讲师首先介绍了我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及其特征。第一支柱是以国家为主导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以企业与职工为责任主体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支柱则是以个人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对比中美两国的养老体系,我国养老金总量相对不足,仍需不断积累。尤其,相较美国完善的个人养老金体系,我国的养老第三支柱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个人养老金相关制度于2022年11月4日才正式落地,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而个人养老金则是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个人养老金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再增加一份积累实现更有品质、更有保障的老年生活。那么,应该去怎样选择个人养老金呢?对于这个问题,讲师对高校学生提出个人养老的建议,讲解了养老基金的类型以及如何选择的问题。

本次活动为同学们充分介绍了我国养老体系发展现状、个人养老规划的重要性以及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个人养老建议,旨在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提升养老理财意识,树立长期正确的投资观。

未来,银华基金将在投资者陪伴和投资者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协会的指导下,持续深入开展“一司一省一高校”投教活动,以更为丰富多样的投教活动形式,向更广泛的在校大学生普及投资行为偏差认知及养老投资知识,进一步帮助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行为习惯,助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净值会因为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投资者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谨慎选择合适的产品并详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基金中“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基金投资策略、投资范围、基金经理等相关信息,可前往银华基金官网的信息披露板块查询了解。

本期内容由银华基金提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协会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信息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附件下载: